欢迎访问平罗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首页 > 新闻资讯
资讯中心
工业运行旬报(2020年第17期)
平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01-05

 

2020年第17期  


本旬综述


12月中旬,重点工业品价格稳中向好;工业用电量、用电负荷同比、环比下降

工业运行篇

工业经济指标 

重点产品价格 

重点监测的11种工业品价格环比236降,其中水泥上涨12.4%,双氰胺上涨3.8%;电石下降2.5%,活性炭、碳化硅下降4.3%-6.4%,碳素下降13.3%;硅铁、硅锰价格保持平稳。同比65降,其中双氰胺上涨50.8%,电石上涨50.0%,硅铁(高硅)上涨20.0%,硅铁(75#)上涨17.5%,水泥上涨15.0%,硅锰上涨6.7%;碳化硅下降9.9%-14.8%,活性炭下降17.6%-20.3%,碳素下降48.0%

用电量

全网日均用电负荷80.85万千瓦,较12月中上旬下降1.66万千瓦,环比下降2.01%,同比下降5.94%;全网用电量3.14亿千瓦时,环比下降2.18%,同比下降4.27%;工业用电量(不含自备电量)2.75亿千瓦时,环比下降3.51%,同比下降6.46%

项目建设篇

项目建设情况

 

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工作动态  
1225日,平罗县县长郭耀峰对丽珠、丰华、贝利特、格瑞等企业进行调研。
②近日,我县大地循环、中钢滨河新材料、贝利特氰胺、丰华生物4户企业入选自治区首批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高质量发展研讨篇
《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规划》(2020-2025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要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安排部署,自治区水利厅牵头编制完成了《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11月7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批复了该《规划》(宁党发〔2020〕28号)。《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范围:分为核心区和关联区两部分

核心区:包括黄河宁夏段397公里河道水域、滩涂湿地、堤防及堤防外围100米区域。

关联区:与核心区保护治理密切相关的区域,包括沿黄河城镇、工业园区、主要支流、引黄灌溉设施、入黄排水沟、湖泊湿地、交通设施等连片、点块、线状区域。

规划原则:

保护为重,系统治理。节水优先,量水而行。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度挖掘,协调发展。
科技支撑,智慧管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
规划目标:

到2025年通过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确保黄河宁夏段“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把黄河打造成为“安澜黄河、健康黄河、宜居黄河、文化黄河、智慧黄河、惠民黄河”六位一体幸福河、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消除水患,确保黄河安澜

(二)治理污染,维护黄河健康

(三)改善生态,保障黄河宜居

(四)保护遗产,弘扬黄河文化

(五)提升能力,打造智慧黄河

(六)集约高效,构建惠民黄河

规划思路:

针对不同岸线、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管控要求,对黄河宁夏段按照“一河双线三带四区”进行空间划分和规划布局,分区分类进行保护治理。其中:“一河”指黄河河道,“双线”指黄河岸线和堤线,“三带”指由核心区内黄河河道水域、滩涂湿地、堤防防护林带共同组成的水域生态带、滩地生态带、堤路绿化生态带,“四区”指关联区内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个沿黄城市。

规划任务:

“保障黄河安澜、保护修复生态、治理环境污染、优化资源利用、加快生态建设、发展黄河文化”保护治理目标,规划期内实施堤防对标、河道整治、环境治理、生态绿化、道路交通、文化建设、智慧黄河七大工程。估算投资531.6亿元。

1.实施堤防达标工程。规划实施新建标准化堤防、干、支流堤防提标改造项目。使银川、吴忠等城市段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其他河段提高到50年一遇,补齐堤防空白,形成堤防闭环,消除防洪隐患,打造百年堤防,构筑稳固防线,保障黄河安澜。

2.实施河道整治工程。规划实施河道整治、河道疏浚、排涝泵站建设、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等项目。进一步归顺流路、稳定河势、护摊保堤,降低岸线防护压力,有效解决汛期沟道排水不畅问题,减轻农田受涝或渍害的影响,依法取缔黄河右岸河东地区现有小散乱取水水源,整合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保障堤防、城镇、渠道、公路等设施安全,确保河势常年稳定。

3.实施环境治理工程。规划实施入黄支流综合治理及水系连通、再生水利用、末端水质提升治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建设表流湿地、实施水系连通,治理环境污染,加快恢复河岸滩地,修复湿地,连通内外水系,构建摊区综合生态空间。
4.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实施滨河大道生态林带、滨河大道内外侧湿地修复、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以黄河两岸滨河大道为轴,建设500里绿色生态长廊。因情因地推进湿地修复、退耕还草,将城市森林公园、滨河湿地有机连成一体,让各类湿地连起来、水源流起来、生态活起来,进一步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黄河两岸生态环境,促进沿河生态系统健康。
5.实施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实施黄河两岸高速公路联络线跨河通道、普通干线跨黄河贯通、黄河航运改善提升等项目,实现黄河宁夏段滨河大道全域闭合,保障黄河滨河大道快速抢险。链接对外交通主干线,补齐跨河通道短板,实现黄河两岸道路互联互通、区域交通一体化。
6.实施文化建设工程。规划实施黄河文化公园和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等项目。保护利用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唱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让多元纷呈、交相辉映、和谐共融的黄河文化在宁夏绽放光彩。
7.实施智慧黄河工程。规划建设“宁夏黄河云”,通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河道工程巡检系统、河道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沙情势感知系统,打通已建水质监测、水量调度、水文预报等信息网络,实现“黄河水沙情势可感知、资源配置可模拟、工程运行可掌控、调度智慧可协同”互联共享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黄河保护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经费保障。